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21:30
周六至周日 :9:00-22:00

联系我们


首页 > 生态环保 > 正文
乡村振兴要保护和利用好文物
作者: 时间:2020年06月04日 关键词:


乡村振兴要保护和利用好文物,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文物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地方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体现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留住历史根脉,守住乡村之魂,充分挖掘文物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巨大精神财富和文化价值,把文物保护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考古挖掘,见证历史,强化财力物力保障,确保文物事业投入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联合相关部门、聘请专家对乡村文化和自然遗产开展进一步的调研勘察。

要深度融合,振兴乡村,做好系统性挖掘梳理,提升立碑保护基础性研究工作,坚持规划先行,推动文物保护与城乡发展、旅游开发相结合,助推乡村振兴。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提高认识,依法保护,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文化自信。


作为华夏儿女更要保护和利用文物,对于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增进对家乡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促进文化昆明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位于昆明东北鸣凤山金殿公园内,主殿系铜铸拼合而成,富丽堂皇,灼灼生辉被称为金殿,是中国四大铜殿之一,早在万历年间,巡抚陈用宾仿武当山太和宫式样建造太和宫金殿。


崇祯年间,此殿被巡抚张凤翮运至鸡足山金顶寺,现存金殿为吴三桂于康熙年间所造,金殿属于太和宫的一部分,为重檐歇山顶式建筑,所有梁柱、斗拱、门窗、瓦顶、供桌、神像、帏幔、匾额、楹联,乃至待亭、旗杆、七星旗等,全部用铜锻铸而成。

整座建筑雕刻细腻、造型美观,是中国铜铸艺术中的精品,也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铜殿,为研究明清以来云南的冶炼铸造技术和木结构建筑的造型及装饰,提供了实物资料,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市博物馆内的地藏寺经幢,此地曾为地藏寺旧址,系大理国布燮袁豆光为超度鄯阐侯高观音之子高明生所造,后地藏寺倒塌,古幢长期掩埋地下,民国时出土并移至今址。

古幢为方锥形石幢,五段紫砂石精雕细刻而成,通高6.5米,幢体呈七级八面,宝塔形,座身八龙盘绕,其上为八角须弥座,刻汉文《佛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经文及《造幢记》一篇。

整个幢身层次分明地雕满佛教密宗佛、菩萨、天王、力士、鬼奴及地藏诸神像共300尊,大像高约1米,小像不足3厘米,幢体雕刻精致,形象惟妙惟肖,是现存大理国佛教石刻中的珍品,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乡村振兴要保护和利用好文物,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位于翠湖西岸承华圃的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是中国较早的军事学校之一,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并称中国近代三大著名军校。

从1909年开办至1928年停办,共办19期,培训生员5000余人,讲武堂原系清王朝为编练新军、扑灭革命、挽救统治而设立的军事学校。

该校初期教官多为留学日本的同盟会员,使该校成为云南民主和革命的摇篮,在重九起义和护国运动中,均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此后的北伐、抗日和解放战争中涌现出的许多著名将帅和开国元勋,如朱德等均为讲武堂所培养。

现在的讲武堂旧址为四合院式二层跑马转角楼式的砖木结构建筑,东、南、西、北四楼对称衔接,占地约1.44万平方米。

东、西楼各长约119米,宽10米;南、北楼各长约116米,宽7米,高均约12米;南楼中部的阅操楼高约115米,宽13米,另外还有办公室、教室、宿舍等建筑,规模宏大,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乡村振兴要保护和利用好文物,位于官渡古镇的穿心塔,是中国现存年代最久的砂石构筑的喇嘛式佛塔,妙湛寺金刚塔建于明天顺二年,该塔全部以砂石砌筑,塔基为方形高台基,高4.7米,长10.4米。

基台下有十字贯通的4道券门,台中分立5塔,属于金刚宝座式佛塔,基台中部为主塔,高16.05米,塔座为方形折角须弥座,高2.7米,长5.5米,四面石上均雕刻狮、象、马、迦楼罗。

塔身呈覆钵形,塔身4面均开有壶门,内奉石佛1尊。十三天上有铜制塔刹,含伞盖、圆光、宝瓶、宝珠和铜铸四天王像,4小塔形制简单,高仅5米,南、北劵门顶上刻有六字真言。

整座石塔布局协调,典雅壮观,该塔对研究我国喇嘛式佛塔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乡村振兴要保护和利用好文物,位于晋宁县石寨村的滇池之滨的石寨山古墓群,是战国至西汉滇王及其亲属、臣属的公共墓地。其中第六号墓出土的“滇王之印”印证了《史记》关于古滇国的记载,成为古滇王国的象征。

1955~1996年,经过5次发掘,清理出战国至汉代的古墓86座,出土文物5000余件,有青铜器、金器、银器、铁器、玉器、玛瑙器、陶器、绿松石、贝类等,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兵器、贮贝器、乐器等。


乡村振兴要保护和利用好文物,石寨山古墓群出土的器物工艺精湛、风格独具、题材广泛,涉及当时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反映了古滇国的社会发展水平。

就像是一部叙事长诗,忠实记载着古滇国的种种大事,成为研究古代云南边疆历史的最重要依据之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绪年间,筇竹寺住持梦佛和尚专程到四川请来泥塑大师黎广修塑筇竹寺五百罗汉,光绪九年至十六年,黎广修和弟子呕心沥血7载,塑造了罗汉群像,分布在大雄宝殿两壁及大殿两侧的梵音阁和天来阁中。

二阁内各216尊,大雄宝殿68尊,共计500尊。黎广修的作品摆脱了佛教传统泥塑正襟危坐模式,以丰富的现实社会人物形象为模型,官吏农工、僧俗百家,坐卧行走、千姿百态。

筇竹寺还保存着大量元、明、清时期的古墓碑刻、楹联、绘画等,都是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乡村振兴要保护和利用好文物,乡村失去文化遗产就没有故事可讲,失去特色,失去根脉,就失去了灵魂,失去了吸引力和文化自信,乡村公共文化发展标准就会完全单一化、城市化。

有人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问题是,万村一貌对乡村振兴不是福音,在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内容为王不会改变,万年积淀的华夏乡村文化遗产会随着新技术、新需求的支撑而大放光彩。

要进行乡村文化遗产调查研究,对具体乡村文化遗产资源的数量、类别、内涵、现状、价值、保护利用、保护开发,打破行业和专业壁垒,聘请高校及专业科研机构人员参与。

积极支持文物、考古、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博物馆、旅游、文化产业、研学等开展调查、研究、挖掘、修复、规划、保护、展示、开发、培训等工作,吸取经验和教训,让乡村文化遗产在美丽家园建设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不可代替的作用。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2015-2020海果汇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