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21:30
周六至周日 :9:00-22:00

联系我们


中国的强大让西方发达国家感到不安
作者: 时间:2018年03月14日 关键词:



中国的强大让西方发达国家感到不安,开放融入,一带一路,多方互利,合作共赢,改革开放的中国让西方发达国家感到非常不安,山姆大叔和日不落帝国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海果汇专家介绍,最近,天宫一号即将“谢幕”的消息频繁见诸媒体,英国《卫报》网站声称,2016年,在发射升空5年后,中国航天机构失去了对天宫一号的控制。

一时间,境外媒体纷纷跟风,不仅夸大天宫一号的“谢幕”风险,还大肆渲染中东、非洲、澳大利亚、欧洲部分地区,以及太平洋及大西洋的广阔海域都要“小心了”。

中国的强大让西方发达国家感到不安,这早已不是境外媒体第一次炒作天宫一号,让西方媒体恐慌的也并非天宫一号所谓“失控撞地”,而是另有原因。

早在2016年3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宣布,天宫一号已经正式终止数据服务,彼时,原定在轨运行2年的天宫一号已经超期服役两年半。而西方媒体的炒作就此开始。

根据《卫报》的报道称,美国航空航天公司的预测认为,天宫一号将在4月的第一周坠落,前后误差为一周。

欧洲航天局认为天宫一号的坠落时间在3月24日至4月19日之间。英国媒体称,虽然欧美机构对天宫一号坠落的时间预测较为接近,但对其坠落地点几乎无法预测。

由于被猜测到的地区较多,境外媒体想象力“大爆发”,一时间,“失控”、“带毒”、“撞地”、“危害”等词语都被与天宫一号联系在一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实验室系统总设计师、天宫二号总设计师朱枞鹏此前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我国一直在监控天宫一号,预计在今年上半年让它坠落。

其坠入大气层后就会烧毁,剩余残骸将落入指定海域,不会危害地面。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至今仍定期发布其轨道状态。官方发布的数据亦显示,天宫一号姿态稳定,形态未发生异常。西方专家也承认,天宫一号残骸坠落地球人群聚居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援引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天文学讲师丹尼尔·布朗的话说,轨道上的每样东西当然都会作自由落体运动。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是失控的,也不意味着我们将会遭殃。

近年来,中国太空发展令世界瞩目。今年初,美国《大众科学》月刊网站曾刊载题为《中国2050年前可能成为一个主要太空强国》的文章称,中国一直在制订一些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这些计划将分阶段实施,并得到了大量的资金支持。

同样,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也刊文称,如今在外太空领域,中国正在加紧推进不逊于其他国家的卫星项目。而对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太空领域的发展,一些媒体展现出了失望态度。

较之于中国,美国的太空计划的确似乎停滞不前,自1972年最后一次登月以来,美国人就没有离开过近地轨道。

国际空间站——有史以来最昂贵的科学仪器——利用不足,重返月球的计划在过去20年举步维艰。

由于预算问题,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建造新火箭和乘员舱把美国人送出地球轨道的行动拖延了多年。

中国的强大让西方发达国家感到不安,西方媒体反复炒作天宫一号所谓将“失控撞地”的假新闻,实际上折射了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太空发展的警惕和不自信。而这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与中国在太空领域合作的态度中便可见一斑。

海果汇专家介绍,中国航天科工二院研究员杨宇光在接受参考消息网采访时说,中美两国早期曾有过太空方面的合作。

从历史上来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美两国曾有过太空方面的合作。中国承揽发射的第一颗外国商务卫星——亚洲一号卫星,就是由美国公司制造的。

后来,由于美国国会限制,加之美国在相关政策领域没有任何松动,中美当前在太空领域便鲜有合作了。中美太空领域合作的“障碍”,主要在于美国国会。

与美国愈发“警惕”与“保守化”相比,中国在太空领域则显得开放与自信得多。杨宇光也介绍道,就中国方面而言,包括政府及民间,都希望有机会能与美国方面合作。

对西方国家而言,与其渲染所谓“恐惧”,倒不如脚踏实地,以开放姿态真正让太空科技造福人类。

海果汇专家介绍,1909年,由“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设计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没有任何外国人插手,从设计到建造,一点一滴都是由中国人的汗水浇筑而成的“中国创造”。

2018年,近110年后,中国高铁总里程已超过2.5万公里,3千多辆高速列车跨越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贯穿全中国50万人口以上的大型城市。

不惧东北严寒,踏遍西北黄沙;横跨神舟上下,助力世界繁华。中国高铁虽已立于世界舞台中央,台下的质疑之声却依旧时时回响:

技术原创?Copy国外?安全质量?缺乏创新?

中国高铁接受缺陷——但,拒绝诬陷。就像当初詹天佑排除列强阻挠一样,击溃质疑唯有中国高铁的权威。

1、他是“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总体专家组成员,平时淡然自若,冷静沉着,面无表情;

1、他又是一个满身“孩子气”的老男孩,讲起中国高铁便激情澎湃,如数家珍,手舞足蹈,频频伸出大拇指点赞;

3、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毫无疑问,杨国伟就是中国高铁数一数二的火车头。

中国的高铁技术都是从欧洲和日本“借来”的?

我们国家研究高铁还是很早的,从1990年开始论证北京到上海的京沪高铁,接着就布局了高铁研究的项目,一直到2002年左右,研制了很多高铁,但当时我们的工业基础比较弱,技术力量也比较弱,这些研制的高铁经常“趴窝”,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怎么办?引进的高铁技术?

不对,引进的是生产线,别人的技术根本不卖给我们。我们走的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样一个过程。

中国高铁的车型纯粹模仿国外?

我们从1990年开始研究高铁。从2009年到2011年这三年,我们国家开展两部联合行动计划。

什么叫两部?

就是当时的铁道部和科技部。

2008年2月26日,在钓鱼台国宾馆,当时国务委员陈至立代表国家签署两部联合行动计划,当时我也参加了,行动计划的目标之一,就是我们要针对京沪高速铁路,研制自己的车,这是一个大任务。

我们后来还针对环境问题研制高寒列车、防沙列车……还在研发600公里的磁悬浮列车。

中国高铁还要为专利费买单?

我们已经在世界上申请了大量专利,并且经过了世界评审机构的全面评审。至少目前认为从380A到后面复兴号,中国是具有绝对知识产权的。

中国高铁无法应对极端天气?

西北一年大概有280天平均风速达到6级,我们就研制了防风沙列车;为了应对东北哈大线的极端低温,我们就研制了能忍耐零下40-50摄氏度的高寒列车。中国现在从列车上面已经往谱系化发展,满足了不同环境适应性的需求。

中国高铁缺乏创新能力?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比方说,我们从日本引进的车最高时速是250公里,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新,把它变成一个最高时速380公里的车。

我们还在研制双层高速列车,打算将载客量从提高一倍。同时,我们也正在研制时速600公里的磁浮列车,并且打算像高铁一样把它做成一个系列;可能在未来五年,我们就能坐上中国创造的600公里磁浮列车了。

高铁上为什么不卖方便面?

为了提高旅客舒适度,在列车上安装了空调装置、冷却系统和换气系统,就需要布置进、排风口位置,让新风进入,旧风和空调冷凝水顺利排出,否则因无风冷却而导致温度过高,使空调等电器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理想状态是进风口布置在正压区,排风口布置在负压区。但由于高速列车采用双向运动模式,即头尾车都是驾驶室,无需掉头,只要驾驶员从头车交换到尾车即可。

这样进、排风口位置的压力方向会随迎风面和背风面而变,风口位置只能布置在列车表面压力比较稳定的区域,造成高速列车比火车新风交换能力弱。

加上为了隔离车外噪声的传入,满足噪声规范的要求,高铁车厢气密性好,各种气味不易散发出去,只能通过排风口排除。因此,为了旅客的乘坐舒适,高铁上不售卖方便面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日本新干线于1964年东京奥运会开通,中国的高铁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运营,期间相差了44年,可现在我国却能每年向国外大量出口国产列车,让世界为我们鼓掌。

中国的强大让西方发达国家感到不安,中国高铁的速度之快,并不是列车仪表盘上冰冷的数字,而是像杨国伟一样热爱高铁,为了国家奉献芳华的一代高铁人。

从奋起直追到实现超越,期间的辛酸劳苦他们并没有选择诉说,谈起高铁时如孩童般的天真烂漫,无不是他们对高铁全身心的投入与呵护,他们,才是真正的中国速度。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2015-2020海果汇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