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21:30
周六至周日 :9:00-22:00

联系我们


首页 > 生态环保 > 正文
生态自然美好乡村休闲旅游精准扶贫
作者: 时间:2018年02月12日 关键词:



生态自然美好乡村休闲旅游精准扶贫,美丽乡村近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今已成为一个颇为时髦的热词。


人们不禁要问,美丽乡村一词从何而来?


美丽乡村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升级阶段,它最早在国家正式文件中提出是在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文件提出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


2013年7月,习主席到鄂州市长港镇峒山村视察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时,再次提到美丽乡村建设。


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不要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比如说涂脂抹粉,房子外面刷层白灰,一白遮百丑。


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 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指在具有一定旅游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和市场基础的贫困地区,通过开发旅游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


通过深入到每村每户,针对性地帮扶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种产业扶贫开发方式。通过乡村旅游实现精准扶贫,对于打赢扶贫攻坚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旅游产业是朝阳产业,是扶贫脱贫的重要支柱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助推器。到2020年前,我国政府计划通过发展旅游业使1200万人口脱贫,这些人口占全国脱贫人口的17%。


旅游业特别是乡村旅游业是贫困地区增加农民收入最现实、最直接、最有效、最可持续的支柱产业。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 是指在具有一定旅游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和市场基础的贫困地区,通过开发旅游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


通过深入到每村每户,针对性地帮扶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种产业扶贫开发方式。通过乡村旅游实现精准扶贫,对于打赢扶贫攻坚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生态自然美好乡村休闲旅游精准扶贫,乡村旅游推动精准扶贫,乡村旅游扶贫是精准扶贫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它和一般的输入式的扶贫方式不同,是一种“授人以渔”的扶贫方式,是精准扶贫一个长期有效的方法。

海果汇专家认为,经济发展水平低的贫困地区产业基础薄弱,迫切需要寻求某种产业发展的推力。

乡村旅游的发展会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由城市自发而持续地向农村传输,发挥旅游乘数效应,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成为贫困地区发展的推力。

贫困地区的旅游开发自我启动困难,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障碍重重,需要外援力量的支持,而政府的“扶” 可作为一种外援力量成为贫困乡村旅游开发不可或缺的拉力。

精准扶贫与乡村旅游相融合是推力与拉力向同一方向形成的合力,势必会加快旅游发展与贫困人口脱贫。



海果汇专家认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融合带来旅游产业发展与经济水平的提高,不仅仅是贫困与乡村两个要求就可以,而是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在旅游精准扶贫视域里,贫困被理解为是一个“贫”与“富”的矛盾综合体。

在精准扶贫地区,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的贫困,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旅游资源的丰富和独特或者市场区位条件的优越。

一方面表现为收入、某方面能力或权利等方面的贫困,另一方面表现为参与旅游发展具有优势,如拥有某方面的独特技艺等。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至少可以从六个途径使贫困农户实在增收:

1、土地经营权流转收入,将闲置的土地由旅游项目开发业主充分利用起来取得租金收入。

2、资产股权收入,以土地、房屋等资产入股旅游项目获得的股权收入。

3、务工收入,旅游开发后带来的就业机会增多,可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4、农副产品收入。当地特色农副产品,如鸡蛋、竹笋等绿色有机农产品可发展成为旅游商品。

5、特色工艺品收入。部分有特殊技能的农户可通过发展当地特色手工艺品如竹编、根雕等特色旅游商品收入增收。

6、开办农家乐收入。部分贫困户可因地制宜开办农家乐,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导游等服务实现增收。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 存在的问题

融合缺乏联动性

乡村旅游产业与精准扶贫产业相融合形成的新兴产业形态,有一个探索和发展的过程。就目前而言,许多地方还没有达成产业融合发展的共识,主要表现在发展思路不明确、引导力度不够、宣传不到位、分工责任不明确。

生态自然美好乡村休闲旅游精准扶贫,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存在很多限制因素,如投入资金问题、信息吸纳问题、人口素质问题、权力资本问题、发展机遇问题,都是由于联动性缺乏造成的。

规划缺乏可操作性

在乡村旅游规划过程中,由于缺乏资金、统筹安排等问题,使得在规划过程中各个乡村规划都是复合式的应付性规划,项目大同小异、覆盖全面、毫无特色,各个乡村千篇一律。

规划的适宜性、落地性、特色性、精准度不高,使得乡村旅游规划价值和意义不大。

旅游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乡村地区旅游发展模仿行为严重,最终形成的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模式单一、内涵单薄,无法形成特色产品和核心竞争力。

观光型的产品占有大多数,体验式的消费产品较少,市场竞争力薄弱。做到了以资源为基础,但是没有做到以市场为导向。


旅游行业是综合性的产业,旅游产业与扶贫产业的融合,加大了跨行业性,交通、医疗、餐饮、住宿等多种行业的融合必然造成有利益时相争,有责任时互相推脱,系统化管理的缺乏造成责任不明。

加上缺乏法律法规的支撑,使得管理更加涣散。规范与质量问题成为制约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精准扶贫过程中发现贫困户多数是经济、能力、知识欠缺,或者多种情况叠加,导致对贫困人口的帮扶有更大的困难性。

在实践中,还出现了“争扶贫” 的情况,使得在帮扶过程中对精准扶贫工作造成了干扰。随着“到人到户” 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农民“争贫困”、政府部门扶持政策衔接协调不够等问题凸显。

人才缺乏,服务水平不高,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没有专业人员参与是不能提高竞争力的,也不会形成良好的产品和服务,通常人们认为只要是当地的人,就会熟悉当地的民风民俗,就能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这也是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一个误区。   

旅游扶贫是当前以旅游开发项目带动贫困地区的生产,促进经济增长,帮助贫困居民快速致富的产业开发方式。

通过旅游扶贫能够高效配置市场资源,节约资源成本,特别是社会成本。乡村旅游路径下的精准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实践中一定要建构能够发挥良好效应的乡村旅游的精准扶贫实现路径。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整村脱贫的具体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包括当地的道路交通、环境卫生、住宿餐饮、购物服务等方面的硬件配套服务以及相应的信息服务等。

要做好当地的环保工作,维护村庄的生态平衡,保持当地的民俗风情。展现小村风景的地域色彩,塑造舒适、安全的旅游形象。

由于乡村旅游产品独有的区域特点,它承载着游客对乡土风味的美好感情,能够起到树立当地旅游的品牌形象的作用。

生态自然美好乡村休闲旅游精准扶贫,在旅游产品的研发和创新过程中,一定要依据当地的区域特点,不断植入文化因素、艺术理念。


联合多个乡村景点,构建乡村旅游度假联盟,与当地旅行社合作,进行宣传、营销,同时利用新闻媒体和当地的文体活动进行宣传。

实施目标化营销战略,紧紧依靠当地政府和市区旅游主管单位,进行宣传。最后,应建立自己的旅游网站,利用网络平台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推销宣传。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利用多种渠道创新乡村旅游营销模式。

通过旅游市场主体的投资带动旅游扶贫

基层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创新出来了“两带两加”旅游扶贫项目,就是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通过景区、能人、合作社、企业等旅游市场主体的投资、运营来带动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分享旅游收益,实现脱贫。

生态自然美好乡村休闲旅游精准扶贫,以“旅游+”为手段,培育旅游新业态,助推振兴实体经济。大力实施产业+旅游行动,着力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创新。

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乡村特色旅游资源产业化;积极推进“乡村旅游”+“互联网”的形式,形成全新的商业模式-乡村电商、乡村旅游“智慧”服务。

乡村旅游扶贫是一项能够让农民实现脱贫、走向致富的利民工程、民心工程。要让农民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充分获益,真正发挥“乡村旅游业+精准扶贫”的作用。

关键是要发挥农民在乡村旅游开发、经营中的主体地位,这种主体地位不仅仅是强调农民开发主体或经营主体,更要强调他们自身要在思想上树立主体意识。

由于缺乏市场意识、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原因,作为资源所有者的当地农民往往不了解市场,不了解自己所拥有的资源的经济价值,更缺乏投资能力。

海果汇专家认为,发挥乡村旅游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重要作用,各种扶贫要素都应该围绕扶贫这个目标开展,通过乡村旅游实现精准扶贫,社会更方面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城镇化要发展, 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2013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建设好‘美丽乡村。


在2014年3月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美丽乡村被再次提到。文件明确提出,建设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


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特点,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十几年一直关注“三农”问题,而乡村建设正是“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2005年10月,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就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各省市响应国家要求,分别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8年,浙江省安吉县正式提出“中国美丽乡村”计划,并出台了《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提出10年左右时间,把安吉县打造成为中国最美丽乡村。


1、浙江省制定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2、广东省增城、花都、从化等市县从2011年开始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


3、2012年海南省也明确提出推进“美丽乡村”工程。


生态自然美好乡村休闲旅游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代名词,全国各地正在掀起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热潮。


美丽乡村建设有哪些意义,存在哪些商机、发展机遇与潜力,建设美丽乡村最核心的问题有哪些呢,有哪些发展模式,有哪些典型的成功案例值得借鉴呢?


一、建设意义


美丽乡村为什么会为时下热点而被广泛关注呢?它对于国家、企业和个人意义几何?我们每个人如何在此浪潮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抓到机遇呢?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先厘清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美丽乡村建设其实质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升级阶段。


它的核心在于解决乡村发展理念、乡村经济发展、乡村空间布局、乡村人居环境、乡村生态环境、乡村文化传承以及实施路径等问题。


1、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变农村资源利用模式,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的需要;


2、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民居住、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的需要;


3、是保障农民权益,民主管理,民生和谐的需要;


4、是保护和传承文化,改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5、是提高农民素质和新技能促进自身发展的需要;


6、美丽乡村的产业发展需要有经验的企业或运营主体参与或指导,改变农村原有的落后发展理念,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改变农村产业基础薄弱,缺乏品牌竞争力的劣势;


7、美丽乡村的居住环境、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配套需要统一规划、建设;


8、美丽乡村的文化传承需要人或经营主体去参与去经营;


9、美丽乡村的新农民需要专业的机构来培训等,为企业的业务拓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也为企业发挥社会责任提供了绝佳机会。


在发展过程中,势必为生活在城市的居民带来品质更高、数量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二、核心问题


认清现状问题,美丽乡村建设,首先要认清乡村现在所存在的问题,认清差距在哪,症结在哪,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有的放矢。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城乡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地变化,现阶段我们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


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国家经济落后,人们还在温饱问题上挣扎,所以首要问题就是要发展,要效率,资源超强开发,要素过度投入,过度消耗。


造成了资源约束趋紧、生态退化严重、环境污染加剧、食品安全质量降低等严峻挑战。


今天的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适应当前的主要矛盾,重视人们的关切,从发展方式上进行转变,从人们关切的问题上入手。


1、发展理念,中国很多乡村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它们不具备人才、资金、组织模式等良好的发展因子,很多乡村缺乏与现代城市的信息与文化交流,发展理念传统、保守、缺乏创新。


2、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产业缺乏延伸、融合,应该重视循环经济、坚持可持续发展模式,生产力有待提高。


3、乡村建设,乡村规模大小不一,布局过度分散,村容村貌差,人畜混居,厨卫条件亟待改善,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及服务能力不足。


4、村民收入,产业结构单一,就业机会偏少,城乡收入差距较大。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养殖等第一业,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农闲时间的村民或无所事事或进程务工,为农村和城市带来一定社会问题,不容忽视。


5、社会事业,由于乡村自然村屯一般规模较小,布局分散,加上计划生育政策与城市化进程,空心村情况普遍,很多自然村屯缺乏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就医、求学通常距离较远。存在一定的看病难、求学难等情况。


6、人才,由于农村就业机会少,发展空间局限,很多人才选择了发展前景好的大城市,导致农村人才外流,人才匮乏。


7、技术,农村缺乏资本、缺少人才,自然也缺乏新技术的引入与创新。这已成为农村发展滞后的一个主要因素。


8、资金支持,并非所有乡村都有良好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和产业等优势,所以对资本吸引能力不足,再加之自身产业发展的局限性,因此资本匮乏,需要更多资本支持。


9、管理机制,乡村发展一般处于长期稳定状态,因此管理机制缺乏创新。


10、空心村现象,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加之城镇化进程及进程务工等原因,农村青、壮年及儿童大量减少,空心村显现普遍;


12、明确发展目标,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环境优美;


13、家家能生产、户户能经营、人人有事干、个个有钱赚,生活富裕;


14、历史传承、文脉延续、特色鲜明;


15、功能完善、服务优良、保障坚实;


16、创新创造、管理民主、体制优越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普遍目标。


每个美丽乡村的建设也要根据每个乡村的实际情况,各自的区位、交通、资源特点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定位,使每个乡村在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各具特色,拥有自己的竞争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自然美好乡村休闲旅游精准扶贫,前瞻发展理念是每个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因此要本着开放、包容和创新的精神,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在经济发展中,兼顾生态环境;在创新过程中,兼顾文化保护与传承;懂得学习借鉴模式,也要兼顾自身特色。


1、创新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乡村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统一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明确乡村自身存在问题、自身资源、区位、交通特点,明确发展目标及定位,科学合理地构建自身的产业体系。


保证产业结构合理,一二三产品比重协调,融合创新发展。


2、扎实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面对布局分散、规模较小、缺乏文化、缺乏资源优势、交通闭塞的错落该拆则拆,选择区位、资源、交通、文化、规模等具备一定优势的自然村适度集中。


加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确保配套完善、投入经济、能够有序运营。建筑风貌要立足自身的文化、资源及气候特点,切忌盲目效仿,找到自己的风格。


乡村建设要切实实现布局科学合理,风貌符合自身特色,交通体系便捷,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切实改善乡村居民生活条件。


3、维护生态环境,美丽乡村建设要切实尊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坚持红线不能碰的原则,切忌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认真学习和践行习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论。


4、尊重文化传承,每个村都有着自己的文化,文化就是我们每个村庄发展的根,也是每个乡村自己的特色。因此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深入挖掘自身的文化、善于利用和传承自己的文化。


5、重视社会事业,科、教、文、卫是过去提出的社会事业,也是每个村民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证,因此必须重视。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应加大投入,给予一定的重视。


6、吸纳培养人才,人才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参与主体,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因此要善于做好吸纳人才、培养人才工作。鼓励青年人才回乡创业,通过政策和宣传吸引人才,并通过教育和培训培养自己的人才。


7、学习引进技术,技术是实现快速、高效发展的关键,是提高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因此美丽乡村建设要加强技术交流,积极走出去,多学习、多合作,积极引入和学习先进技术,不断武装和充实自身,促使美丽乡村快速、高效发展。


8、加强资本合作,资本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解放思想,创新合作机制。


9、改革管理机制,管理机制是美丽乡村建设得以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要不断突破自我,解放思想,走出去,引进来通过管理机制的改革和创新,积极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为美丽乡村建设保驾护航。


10、适宜实施路径,模式、方法、手段、怎样落到实处,实施路径是美丽乡村建设得以实现的重要抓手和具体方法。


每个美丽乡村要根据各自的自身特点,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和方法。


鼓励文化、医疗、教育人才志愿者支农服务,与高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文化机构实现支农互动服务,定期到乡村服务,进行人才锻炼、培养、交流,切实让人才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之中。


积极通过宣传吸引有一定社会责任心的个人或机构回乡投资,通过土地、产业等资源吸引社会资本合作,尝试股权等多种融资方式,引入资本加强美丽乡村建设。


全面分析、深入挖掘、突出特色、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创新、示范、奖励、储备、分批实施,策略发展,有序推进。


美丽乡村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也并非懂得了自身的缺陷,拥有了理念就大功告成,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更重要的是能够扎实、稳步地推进和实施。这里山合水易总结了十个方面,仅供参考。


三、经验借鉴


北戴河模式,委托规划设计公司,根据各个村庄不同的历史传承、自然禀赋、文化积淀以及产业特色等要素,编制了既符合北戴河旅游度假区总体要求,又突出自身特点的规划。


1、在生态优先,绿色宜居;


2、产业兴村,转型升级;


3、传承文化,留住乡愁;


4、提升风貌,打造主题的总体规划基础上,各村庄又细化了各自的定位。


位于戴河两岸的北戴河、苏庄、朱庄三个村,整体定位为水岸乡野田园,乡土艺术村落,实现三村空间联动,产业协同发展。


费石庄、乔庄、东坨头等村庄,分别定位为欧式浪漫风情,花卉果木农庄、秋韵柿景,和谐乡村及追梦乡村,归依田园等。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城乡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地变化。然而,现阶段我们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


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国家经济落后,人们还在温饱问题上挣扎,所以首要问题就是要发展,要效率,资源超强开发,要素过度投入,过度消耗。


造成了资源约束趋紧、生态退化严重、环境污染加剧、食品安全质量降低等严峻挑战。今天的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适应当前的主要矛盾,重视人们的关切,从发展方式上进行转变,从人们关切的问题上入手。


西古城村,地处北戴河西部,东临联峰山,西依戴河,北靠国家4A级景区集发生态农业观光园。


全村现有441户、1012人。该村依托北戴河丰富的旅游资源,借助与集发观光园村企共建的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以“特色乡村旅游”为主题的民宿产业。


不断地通过规范管理展现民宿诚信、星级管理见证民宿气质、八小工程赋予民宿特色、文化夜市增加民宿人气、定期培训激发民宿潜能。


全村旅游秩序井然有序,在全区乃至全市民宿行业独树一帜、名声在外,有效推动了村民收益逐年攀升。


该村对道路硬化、垃圾处理、饮水安全、污水处理、村庄绿化、村民中心内设施提升等工作进行了改造提升。2013年西古城村被评为河北省美丽乡村。


安吉模式,安吉县是一个典型山区县,经历了工业污染之痛以后,1998年安吉县放弃工业立县之路,2001年提出生态立县发展战略。


2003年,安吉县结合浙江省委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千万工程,在全县实施以双十村示范、双百村整治为内容的两双工程。


以多种形式推进农村环境整治,集中攻坚工业污染、违章建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等突出问题,着重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固废处理、化肥农药污染治理、河沟池塘污染治理。


提高农村生态文明创建水平,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在此基础上,安吉县于2008年在全省率先提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并将其作为新一轮发展的重要载体。


计划用10年时间,通过产业提升、环境提升、素质提升、服务提升,把全县建制村建成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美丽乡村。


自2003年以来,安吉县通过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创建,大大改善了社会经济面貌。


1、地区生产总值从2003年的66.3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45.2亿元,年均增长12.3%;


2、财政总收入由7亿元增加到36.3亿元,年均增长20.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由3.4亿元增加到21.1亿元,年均增长22.5%,比全省高3.3个百分点;


3、农民人均收入由5402元增加到15836元,年均增长12.69%,由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转变为高出全省1000多元。


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特点是,以经营乡村的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安吉立足本地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竹茶产业、生态乡村休闲旅游业和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1、仅竹产业每年为农民创造收入6500元,占农民收入的60%左右;


2、农民每年白茶收入2000多元,因休闲旅游每年人均增收2000多元,各占农民收入的13.5%左右。


永嘉模式,浙江省永嘉县以环境综合整治、村落保护利用、生态旅游开发、城乡统筹改革为主要内容开展美丽乡村建设。


一、以“千万工程”为抓手,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全县通过推进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卫生改厕、村道硬化、村庄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立面改造、广告牌治理、田园风光打造、高速路口景观提升等重点工程,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二、以古村落保护利用为重点,优化乡村空间布局。对境内200多个历史文化、自然生态、民俗风情村落进行梳理、保护和利用。对分散农村居民进行农房集聚、新社区建设,推进中心村培育建设,从而实现乡村空间的优化布局。


三、以生态旅游开发为主线,推进农村产业发展。积极挖掘本地人文自然资源,精心打造美丽乡村生态旅游;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养生保健产业,加快农村产业发展。


四、以城乡统筹改革为途径,促进城乡一体发展。通过“三分三改”即政经分开、资地分开、户产分开和股改、地改、户改,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农民过上市民一样的生活。


永嘉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人文资源开发,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实现城乡资源、人口和土地的最优化配置和利用。


高淳模式,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以村容整洁环境美、村强民富生活美、村风文明和谐美为内容建设美丽乡村。


一、改善农村环境面貌,达成村容整洁环境美。按照“绿色、生态、人文、宜居”的基调,高淳区自2010年以来集中开展“靓村、清水、丰田、畅路、绿林”五位一体的美丽乡村建设。


对250多个自然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垃圾收运处理设施、道路、河道、桥梁、路灯、当家塘进行了提升改造。


新建改造农村道路190km,建成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12套,铺设污水管网超过540km,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 770t/d,形成COD减排能力480t/年、氨氮47t/y,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3%,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30%以上。


建立健全“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新增垃圾中转站34座、垃圾分类收集桶6 600个,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以上。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扎实开展动迁拆违治乱整破专项行动,累计动迁村庄180万m2、拆除以小楼房等为主的违建20万m2,搬迁企业20家,城乡环境面貌得到优化。


二、发展农村特色产业,达成村强民富生活美。以“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景”的思路对村庄产业和生活环境进行个性化塑造和特色化提升,因地制宜形成山水风光型、生态田园型、古村保护型、休闲旅游型等多形态、多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基本实现村庄公园化。


通过整合土地资源、跨区域联合开发、以股份制形式合作开发等多种方法,大力实施产供销共建、种养植一体、深加工联营等产业化项目。


深入开展“情系故里,共建家园”、企村结对等活动,通过村企共建、城乡互联实施一批特色旅游业、商贸服务业、高效农业项目,让更多的农民实现就地就近创业就业。


三、健全农村公共服务,达成村风文明和谐美。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集党员活动、就业社保、卫生计生、教育文体、综合管理、民政事务于一体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和综合用房建设。


健全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主体、以专项服务设施为配套、以服务站点为补充的服务设施网络,加快农村通信、宽带覆盖和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采取切合农村实际、贴近农民群众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乡风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农民生活方式向科学、文明、健康方向持续提升。


高淳区从本地实际出发,围绕“打造都市美丽乡村、建设居民幸福家园”为主轴,积极探索生态与产业、环境与民生互动并进的绿色崛起、幸福赶超之路,实现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相得益彰、与转变方式相互促进、与建设幸福城市相互融合的美丽乡村建设。


目前,全区以桠溪国际慢城、游子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为示范的美丽乡村核心建设区达200km2,覆盖面达560km2,占全区农村面积的2/3,受益人口达30万,占全区人口的3/4。


近3年来,镇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幸福指数得到提升。高淳区美丽乡村建设以生态家园建设为主题、以休闲旅游和现代农业为支撑、以国际慢城为品牌,集中连片营造欧陆风情式美丽乡村,形成独特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


江宁模式,江宁区作为南京市的近郊区,提出了“农民生活方式城市化、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农村生态环境田园化和山青水碧生态美、科学规划形态美、乡风文明素质美、村强民富生活美、管理民主和谐美”的“三化五美”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为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江宁区着力抓好以下七大工程:


一、生态环境改善巩固工程。强化自然环境的生态保护、村庄环境整治和农村生态治理,实现永续发展。


二、土地综合整治利用工程。通过土地整治和集约高效利用,实现资源高效配置,显化农村土地价值。


三、基础设施优化提升工程。以路网、水利、供水供气和农村信息化为重点,全面建立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系统。


四、公共服务完善并轨工程。全面提升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发展水平,推进城乡缩差并轨,增强农民幸福感和归属感。


五、核心产业集聚发展工程。通过现代农业和都市生态休闲农业的培育,推动生态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实现农业接二连三发展,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


六、农村综合改革深化工程。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深化农村产权管理机制改革,激发农村活力。


七、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工程。进一步优化社区管理体制机制,提升社区公共服务能力,加强治安综合治理,推进精神文明和乡土文化融合发展,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江宁区通过点面结合、重点推进方式建设美丽乡村。面上以交建平台和街道为主,通过市场化运作建设430 km2的美丽乡村示范区。


点上以单个村(社区)进行美丽乡村示范和达标村创建。对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和单体投资较大的项目,采取国企(如交建集团)主导、街道配合的建设路径。


对一些能够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的项目,鼓励街道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如大塘金、大福村等特色村建设都有社会资本参与,对一些适合农民自主建设的项目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建设,杜绝与民争利。


江宁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特色是积极鼓励交建集团等国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以市场化机制开发乡村生态资源,吸引社会资本打造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形成都市休闲型美丽乡村建设模式。


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经验,由于各地美丽乡村建设的理念不一致、资源禀赋和经营方式的不同以及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形成了特色各异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


通过比较,发现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着以下几点共同的经验,可供其他地方学习借鉴。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2、规划引领,项目推进;


3、产业支撑,乡村经营。


政府主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发动、部门协调、规划引领、财政引导上,形成整体联动、资源整合、社会共同参与的建设格局。政府主导不是政府包办一切,美丽乡村建设要形成多元参与机制。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永嘉县坚持政府主导、建制村主办、全员参与。成立了书记和县长担任组长、22个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协调和指导考核工作。


建立县4套班子领导“九联系”制度,实行一周一督查、半月一早餐会、一月一排名、一季一追责制度,及时了解和帮助解决问题。


通过蹲点调研、走村入户、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广泛开展宣传引导,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形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近年来许多在外企业家和社会能人纷纷捐资助力家乡美丽乡村建设,一些市民和企业家主动当起了“河长”“路长”,有力助推了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整体联动,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安吉县建立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责任机制。明确政府不同层级之间的职责定位,理顺各自责权关系。


既要避免不同层级之间的职权交叉,造成政府管理的错位和越位,影响工作的开展,又要避免权责出现“真空”,造成政府管理的缺位,导致某些事项无人负责。


1、县一级政府负责美丽乡村总体规划、指标体系和相关制度办法的建设、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考核等工作;


2、乡级政府负责整乡的统筹协调,指导建制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并在资金、技术上给予支持,对村与村之间的衔接区域统一规划设计并开展建设;


3、建制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由其负责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等相关工作;


4、理顺部门之间的横向关系,对各部门的责任和任务进行量化细分。


安吉县根据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任务,建立了美丽乡村考核指标和验收办法,将各项指标落实到具体部门,由部门制定指标内容和标准,对该项建设负总责。


参与由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组织的考核验收,有效破解了“九龙治水水不治”的困局。


1、高淳区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村庄环境整治、动迁拆违治乱整破、绿色高淳建设、省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村庄河塘清淤、省级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省级康居乡村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互补互促;


2、坚持把财政资金引导与社会资金投入相结合,鼓励企业、创业成功人士共建家园;


3、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太湖流域整治、污染减排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全面关停转产区域范围内“小化工”企业的基础上,2012年依法关停整治“三高两低”企业19家。


2013年关停整治“三高两低”企业13家,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45家,为保护蓝天碧水、提升环境容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4、强化责任落实,与各镇、相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状,将工作成效纳入区级部门的百分考核和对镇的千分考核中,并下发年度具体实施方案;


5、成立专项督查小组,每天对工程推进情况和工程质量进行督查,环保、监察、财政、住建、农业、水务等部门每月对重点村、重点项目进行督查,区有关媒体也进行明查暗访,全区掀起了区、镇、村三级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6、在资金投入上,发挥财政投入引导作用,积极吸引企业和社会资金共建美丽乡村。譬如,南京市市级财政安排10亿元土地整治专项资金,支持每个试点镇街1亿元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7、对试点镇街、美丽乡村示范区内土地出让收益市、区留成部分全额返还优先用于农民安置和社会保障。


高淳区整合各类资金,如财政部门的一事一议奖补资金、农业开发资金,环保部门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资金,住建部门的村庄环境整治资金和省级康居乡村建设资金,水利部门的村庄河塘清淤及其他专项资金等各项专项资金,集中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发挥资金合力。


南京市江宁区引入国有企业江宁区交建集团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企业累计投资达到1.2亿元。


安吉县充分发挥财政杠杆的调节和激励作用,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2亿元,实行“以奖代补”,变“给钱办事”为“以结果奖钱”。


按照特色村、重点村、精品村人均250元、500元、1 000元标准给予奖补,对全覆盖乡镇给予300万元~500万元奖励。


引导乡村主体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安吉县结合当地集体经济较为发达、村民收入水平较高的优势,引导村集体资金和农民自有资金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5年来村集体累计投入达到7.7亿元,农户投入达到1.2亿元,有力支持了美丽乡村建设。


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强化政策支持,通过积极盘活村庄存量资产、闲置资源,鼓励农户土地规模流转,统筹开发利用村集体6%留用地等方式。


让农民通过拿薪金、租金、股金、保障金实现增收致富;积极探索乡村旅游、物业开发、规模农业等乡村多元化经营,壮大村集体经济。


安吉县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工商资本、金融资本投入到效益农业、休闲产业等生态绿色产业,5年来共撬动社会资金60亿元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之中。


美丽乡村建设的6个着力点,纵观四地的乡村建设实践,可以看出各地根据其独特的资源优势打造了多种多样的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但这些实践中也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只有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1、机制创新


2、激活内力


3、建构群众参与机制


4、重在改善公共服务


5、美丽乡村建设必须不断提升内涵


6、坚持城乡统筹


一些地方由于财力雄厚,可以在短期内建成美丽乡村,但这样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却难以复制,且难以持续长久。


如高淳区这样经济发达的地方反映,从生态区创建到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以及美丽乡村建设。


一大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成投运,全区每年用于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市政绿化、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的维护费用以及环境管理的其他支出高达1.5亿元。


目前,这些运行经费大部分靠区财政支撑。但是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维护管理经费仅靠财政支撑将难以为继。


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尤其要探索建立长效永续的美丽乡村建设和发展机制。


一些地方由于财力雄厚,可以在短期内建成美丽乡村,但这样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却难以复制,且难以持续长久。


四、产品服务


制定:从现状问题诊断——发展思路提出——科学规划指导——具体方案|实施——重点工程产品设计的工作方法和产品服务体系。


涵盖:产业主导型美丽乡村、休闲旅游型美丽乡村、文化传承型美丽乡村、生态宜居型美丽乡村、现代小康型美丽乡村、现代农业型美丽乡村等不同美丽乡村类型创建技术服务工作。


生态自然美好乡村休闲旅游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利国利民,是历史发展的必经阶段。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更多企业应当顺势而为积极投入美丽乡村建设,抓住发展机遇。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2015-2020海果汇 版权所有